当代外国文学

综合新闻

芒种邂逅外国经典文学 中原作家群聊“网格本”

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5

仲夏之夜回忆“俄国诗歌的太阳”

第六届北京文学奖得主冯俊科对普希金的一见钟情源于最经典的那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由此开始阅读普希金、了解普希金。冯俊科最欣赏普希金诗意的语言,这种诗意的语言不仅运用于他的诗歌中,也运用于他的小说中。

柳建伟自称乐观派,他相信“我们这个时代还是要产生非常多的、非常好的未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他相信中国作家可以拉开“民族复兴”的帷幕。

目前正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女性作家梁鸿以连线的方式参与了活动。梁鸿笑言创作《中国在梁庄》时,“希望通过一个小的村庄折射出当代中国农民的基本生存状况,也是希望能够体现或者描述出中国当代农民的基本生存状况以及乡村遭遇的一些基本问题”。对于社会整体而言,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或许是不可避免的潮流,但是作家关注的不单单是潮流本身,“同时也应当关注在大的社会潮流之下个体的命运,以及在个体命运背后整个文化的样态,以及这种文化样态对于个体的人性产生的影响”。所以,梁鸿认为,“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转型,这样一个大的国家社会模式根本性的转变,可能特别需要作家的参与,除了制度的决定之外,在这样大的氛围之中,人的改变是特别重要的,作家应该有责任把它书写出来”。

6月6日0时26分,中华大地迎来芒种节气,同时也是“俄国现代文学之父”普希金诞辰223年的纪念日,德国伟大作家托马斯·曼诞辰147周年。当中国传统节气邂逅外国文豪生日,中原作家的群聊自然从外国文学名著开始。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6月6日晚,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共同主办大型网络直播活动“中原作家群聊‘网格本'”,邀请豫籍作家邱华栋、冯俊科、柳建伟、李洱和梁鸿五位作家共读人民文学出版社镇社之宝“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活动由著名主持人张泽群主持,大河网全程直播。

芒种节气 巧遇文豪

来自北京大学的李洱教授强调,普希金对于俄语和俄语文学的贡献,远远大于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现代俄罗斯人比喻式的、诗歌式的语言传统就源于普希金。李洱教授认为,中国的中学生大都喜欢普希金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比较简单、浪漫、纯情”,充满“浪漫的、青春的气息”,但他本人更偏爱《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诗体小说被称作“俄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李洱教授说,虽然人会越来越复杂,但总是“需要不断回到比较青涩的、浪漫的阶段,这时候你选择普希金没错”。

本次直播总计观看量高达201.4万次,“中原作家群聊网格本”“我记忆中的网格本”双话题总浏览量破千万次。

中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灿烂的文明。在三千多年前的河洛地区,绽放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第一朵鲜花--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三千年后,在中原大地上崛起了当代文坛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原作家群。中原作家群以河南作家为主体,包括国内河南籍作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光明日报》上出现“文坛冲过来一支豫军”的表述后,“文学豫军”的概念更加清晰。河南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可能没有哪一个群体,像中原作家群这样如此坚定、如此执着、如此深入地立足于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立足于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新时期的中原作家群,和老一辈作家一样扎根乡土、敦厚大气,同时在新的时代把目光投向了辽远而广阔的世界。

在初中时代就开始写诗的邱华栋,很早就阅读了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先生翻译的普希金诗歌,而且过目成诵。邱华栋虽然非常喜爱戈宝权先生的译本,但是他对新译本持开放态度,比如他推荐刘文飞教授的普希金诗歌译本,因为刘文飞译本是对戈宝权译本的继承和发扬。普希金的诗歌仿佛在不同翻译家笔下获得了不同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也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开出新花”。网格本版《普希金诗选》正是凝结了三代中国翻译家的心血。

李洱不否认文学可对现实产生迅速介入式的、校正式的影响,但那是在社会的大变革、大转折时期。“所以,一方面要看到文学对现实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在变革时期文学的作用有可能被突出出来。作家首先要关注时代的变化,关注现实,另外要把现实用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语言又能够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看世界的方式、人们的观念,只要人们的观念变化了,你对时代的贡献就表现出来了。”